2022年04月06日 12:50:24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清明時節,耕種忙。眼下,新疆棉花也迎來了播種季。新疆南部地區靠近塔克拉瑪干沙漠,氣候干旱,土地鹽堿度高。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土地得到改良,今年,一種“干播濕出”棉花種植技術開始大面積推廣,據介紹,不僅能夠節省大量水資源,還能夠促進棉花增產增收。
棉花開播 “干播濕出”技術節水增產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大片的棉田里,大型播種機正在忙碌。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當地采用了一種“干播濕出”種植技術,可以節省90%的春灌用水。
總臺記者 崔寧:這個土壤看起來比較干,是不需要進行春灌的,只需要依靠土壤自然的墑情直接播種,再依靠這種膜下滴灌的方式進行給水就可以。
總臺記者 崔寧:旁邊有一塊今年剛剛復耕的土地,是需要用之前傳統的方式來進行一次大水漫灌來壓制土地的鹽堿性,所以看起來這個土地是比較濕潤的,跟干播濕出的方式比起來,用水量要高出整整百分之九十,而且沒有辦法做到土地完全的平整,所以灌水也無法做到均勻,也無法保證出苗率。
據介紹,這種技術的運用,得益于鹽堿土地改良和播種機械的更新,不僅節省了大量水資源,還將以往先點種、后覆膜覆土的播種方式改為先覆膜覆土、后點種,將棉花的出苗率從8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節省了農業用水,對棉農來說就是節約了生產成本,而出苗率的增加,更為今年棉花增產增收打下了基礎。今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新疆南部地區各師團都開始大規模推廣這種節水增收的“干播濕出”技術,總面積接近一百萬畝。
一塊地兩份收入 棉花套種助農增收
今年,棉田里除了種棉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還在棉田里推廣套種調料作物——孜然,讓同樣的一塊地又多了一份收入。
這兩天,新疆棉花剛剛開始播種,但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34團的棉花田里,嫩綠的孜然苗已經破土而出,長勢良好。因為孜然下種不怕寒涼,早在三月初就開始播種,比棉花播種提前近一個月。據介紹,等到五月底六月初,棉花逐漸長大,孜然也完成了采挖,不與棉花爭肥爭地,每畝地能增加五百多元的收入。
今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首次大面積推廣這種套種方式,近4萬畝套種棉田預計增收兩千萬元左右。
棉花產業惠及新疆上百萬群眾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優質棉生產基地和棉紡織加工基地,2021年新疆棉花總產量512.9萬噸,占全國棉花產量近九成。隨著棉花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眼下在新疆,從種植基地到生產基地,棉花產業惠及上百萬各族群眾。
在位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的這個工業園區里,一排排新建的廠房正在加緊建設。已經在新疆落戶六年的這家棉紡加工企業今年投入11億元,新上了50萬錠紡紗設備、1100臺噴氣織布機以及500臺服裝制作設備。
作為新疆最具規模種植優勢的經濟作物,棉花產業在新疆快速發展,廣大群眾從中收益。來自新疆喀什的帕哈里亞,從紡織技術學校畢業后來到當地一家制襪廠工作,丈夫也在廠里的餐廳工作,小兩口每月收入將近一萬元,日子越過越好。
為了讓當地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就業,當地按照“企業+家庭工坊+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在各鄉鎮農村、兵團連隊興辦“家庭工坊”,把掙錢的路子拓展到群眾家門口。
今年,新疆棉花預計戶均播種面積較上年增加3.18%。中央加大新疆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力度,將支持紡織服裝產業有關優惠政策執行期延長至2023年,并將優惠范圍擴大至其他有關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讓新疆棉花產業發展有更加長足的動力。(總臺記者 王躍軍 崔寧 張敏 郭培宇 馮超)